重慶麻辣火鍋,紅油翻滾沸騰;湖南剁椒魚頭,辣椒色澤鮮亮;陜西油潑辣子面,熱油“呲啦”作響……辛辣美食,令人垂涎。“辛”和“辣”是一回事嗎?它們對身體有哪些利害?來看看專家怎么說~

辛辣為什么越吃越上癮?
辛辣食物是一類含有刺激性味道食材的統(tǒng)稱,包括蔬菜類——如蔥、姜、蒜、洋蔥、韭菜,調味品類——如八角、桂皮、豆蔻、白芷、麻椒、胡椒、芥末、咖喱,還有各種酒類、酒精飲料、姜汁可樂等飲品。
“辛”和“辣”能畫等號嗎?
食物中的辛味和辣味源自相同的化學成分,它們帶給人的味覺感受也相似。辣椒素、大蒜素、姜辣素等化合物,會刺激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產(chǎn)生灼熱、刺痛和麻木感,同時促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釋放內啡肽,帶來愉悅感。刺激與獎賞并存,讓人又“痛”又“快”,這便是吃辛辣令人上癮的原因。從感官體驗和性味藥理角度看,“辛”比“辣”的含義更廣泛。不同于“辣”側重痛覺感受,談到“辛”時,還意味著一種揮發(fā)性芳香物質,以及它在中醫(yī)理論中所概括的一類食材和藥材的性味,它們具有發(fā)散表邪、行氣活血的作用。
辛辣食物對身體好不好?
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對這個問題的爭議從未停過。專家表示,對于體質適宜的健康人群,適量攝入辛辣其實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辛味藥物多為溫熱性質,氣味芳香,能夠歸入多個經(jīng)絡,常用于緩解風寒感冒和脾胃虛寒。生姜、干姜、桂枝入肺經(jīng),能發(fā)散解表、行氣血、通鼻竅,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等有助于化痰宣肺;香附、柴胡、青皮入肝經(jīng),能夠疏肝解郁;附子入腎經(jīng),溫腎助陽;春砂仁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化濕解濁,恢復胃腸道功能。除了內服,中醫(yī)外治法也推薦用姜片和花椒煮水泡腳,有助于行氣止痛、溫經(jīng)通絡、溫中散寒、生發(fā)陽氣。
從營養(yǎng)學視角來看,辛辣食物一般低糖低脂,而且富含維生素A、B1、B2、煙酸、胡蘿卜素,鉀、磷、鈣、鋅等礦物質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營養(yǎng)價值頗高。辛辣食物進入胃部,首先促進胃酸分泌、腸蠕動加快,從而提振食欲。同時,辛辣食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這對于手腳冰涼的人群尤為有益,婦科也常用紅糖生姜茶暖宮活血。《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提到,常吃辣食可以預防高血壓,因為辣椒素能促進血管內皮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及降低血壓。醫(yī)生介紹,洋蔥中的前列腺素和槲皮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洋蔥中的另一些成分能加大細胞對血糖的利用程度,抑制胰島素抵抗,輔助糖尿病患者調控血糖。此外,一些辛辣成分還有助于鎮(zhèn)痛、抗炎、抗菌和抗氧化。
過度吃辣暗藏風險?
辛辣食物益處這么多,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當然不是。上火是辛辣飲食最容易給身體帶來的小問題,常見癥狀包括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眼睛紅腫、睫毛發(fā)炎、便秘、痔瘡等。長期過頻的辛辣飲食對身體臟器的損害不容小覷。在胃鏡下看,吃辣之后人的胃壁呈紅色充血狀態(tài),胃酸分泌也會增多。長期充血和高酸環(huán)境會損傷胃黏膜,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而反復的炎癥刺激是誘發(fā)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專家介紹,辣椒精是從辣椒中提取濃縮的合法食品添加劑,但它味道極其強烈,大量食用會損害身體健康。另外,辛辣菜肴通常高油高鹽,高鹽飲食會加重心臟負擔。部分辛辣零食還含有較多化學物質,會加劇腎臟代謝壓力。
哪些吃辣行為危害健康?一次性食用過多辛辣食物,或辣度超過身體承受范圍,會引發(fā)胃酸分泌過多、灼傷消化道黏膜,甚至誘發(fā)急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可能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網(wǎng)上的“吃辣挑戰(zhàn)”非常不可取。“還要避免‘大量辣椒+冰鎮(zhèn)飲料’的冷熱疊加式吃法。”專家說,血管的急劇舒縮變化,尤其危及腦梗、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及冠狀動脈搭橋術后人群健康。
如何“解辣”?
可以適量喝牛奶或溫蜂蜜水來解辣,蜂蜜還能滋陰潤燥、保護消化道黏膜。也可搭配蓮藕、銀耳、百合、梨、鴨肉、冬瓜、菠菜等甘寒食物,可以緩解口腔灼熱。上火嚴重時,宜吃苦瓜、蒲公英水、綠豆粥這類苦味性寒食物,清熱瀉火。
來源:杭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