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來自:旅游先遣隊

只有巧手

樓主

2021-03-25 3.1萬 16

中國8條進藏自駕路線,條條經(jīng)典,此生少走一條都會遺憾!

中國8條藏區(qū)天路
多年前,但凡有點文藝細胞的青年,聽到鄭鈞那聲高亢的“回到拉薩,回到了布達拉”,渾身雞皮疙瘩都能抖三抖。電影《2012》描寫末日慘狀,眾人坐上諾亞方舟,抵達的終點就是西藏。能成為人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肯定不止是因為那里有海拔最高的地方。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虔誠的朝拜、極致的無人區(qū)、一錯再錯的高原湖泊、無與倫比的星空、還有古格王朝的消失之謎......都成了人們前往西藏最初的念想。


當然了,去西藏最重要的前提是路線的選擇。每一個打算去西藏的小伙伴心里都有一個疑問:“進藏路線那么多條?我該選擇哪條?
隨著進藏方式越來越多,人們對進藏線路的探索也越來越寬闊。從古到今、從國內(nèi)到國際線路。去西藏,你準備好出發(fā)了嗎?

五條傳統(tǒng)進藏路線 
01 青藏線全世界最長的柏油公路
青藏公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拉薩市。于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較短、路況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青藏公路是西藏與祖國內(nèi)地聯(lián)系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時代,它承擔著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在西藏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西藏的“生命線”。
青藏線,就像一條纏繞在世界屋脊上的哈達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昆侖山脈的巍峨
青海湖的油菜花,青海湖的日出
茶卡鹽湖的天空之境……
這些美景對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人的誘惑簡直
不言而喻

沿途美景
1、塔爾寺
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在藏傳佛教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2、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的東南部,海拔最高處為4877m,歷來是內(nèi)地赴西藏的咽喉要道,歷史上曾是唐朝與吐蕃的分界。

3、倒淌河
翻過了日月山,一路十多公里的大下坡直抵倒淌河鎮(zhèn), 倒淌河鎮(zhèn)因倒淌河而聞名,鎮(zhèn)中央面東矗立著新建的文成公主塑像。民謠歌手張淺潛有一首名為《倒淌河》的歌曲,吟唱出了茫茫大地中的悲涼感和孤獨感。

4、青海湖
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nèi),既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多少溢美的言辭,對青海湖來說顯得多么蒼白。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在群山環(huán)抱,草原腹地中。

5、茶卡鹽湖
地處柴達木盆地東部邊緣,位于黑馬河鄉(xiāng)以西約70km處從黑馬河到茶卡需翻越海拔4451m的橡皮山,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城”。

6、都蘭
位于青海省中部,緊鄰內(nèi)蒙古草原,騎馬馳騁縱橫,愜意非凡。其中包括的景點有香日德班禪行轅、都蘭貝殼梁、都蘭熱水古墓群、香日德。

7、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祁連山脈上的彩色丹霞地貌,不比張掖丹霞景區(qū)的差。柴達木盆地為高原型盆地,中國三大內(nèi)陸盆地之一,盆地內(nèi)有鹽水湖5000多個。

8、格爾木
格爾木給人最大的感觸是干凈與寧靜。穿越了柴達木的茫茫戈壁,你很難相信這里有如此清新別致的綠洲;河流密集,柳暗花明,仿佛柴達木盆地上的“世外桃源”。

9、昆侖山口
青藏高原的第二階梯,進藏必經(jīng)之路,也是挑戰(zhàn)高原反應的開始,山口海拔4767米。藏羚羊雕塑、另外還有英雄人物索南達杰雕像,再往前即是可可西里。

10、沱沱河
又稱托托河、烏蘭木倫河,蒙語意為“紅河”,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南部,是長江正源(長江北源為楚瑪爾河,南源為當曲)。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冬西南側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5500m。

11、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是藏區(qū)名山,西接喀喇昆侖山,東連橫斷山,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qū)的天然分界線,天路的最高點。


02 新藏線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艱險公路
新藏公路傳統(tǒng)上指219國道,北起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xiāng)2140公里石碑,是重要的進藏路線。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9°C。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達坂(即山口)16個、冰河44條,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艱苦公路,有的路段艱險。
新疆進藏,從海拔1365米的葉城開始,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氣變薄,一些人高原反應強烈,新藏線武警救助遇險游客數(shù)千人次。2013年起修柏油路,驢友大幅減少,大多轉向新藏線其它荒道。

不可錯過的美景

1.無盡的達坂


2.數(shù)百公里無人區(qū),非凡的極致之美

3.美麗的高原琥珀


03 滇藏線集險、奇、美于一身的進藏通道
滇藏公路是連接云南省昆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的公路,公路全長1930公里,起落不算太大,路段不僅有雪山峽巖、隧道大橋,而且空氣稀薄,氣候嚴寒。這條路線就是聞名遐邇的"茶馬古道"。
而今天被越野探險者譽為世界級越野線路的“滇藏線”是云南至西藏的主要通道,茶馬古道的古城(如麗江,大理)和消失的馬幫文化都融匯在這條滇藏線上。
備注:昆明海拔1800m
昔日“一趟滇藏茶馬古道線,一段天險路”“地獄般的滇藏公路,卻穿越著天堂般的美景”。

不可錯過的美景
1.雪山

2.古城

3.瀘沽湖

4.松贊林寺

5.雨崩

04 川藏南線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
川藏公路已經(jīng)是318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有南線和北線,分線點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橋鎮(zhèn)前的東俄洛鄉(xiāng)。川藏南線于1958年正式通車,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更為秀麗,尤其是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qū)。
備注:巴塘縣海拔2560m
時而在峽谷中沿著河流行駛,時而在草原上奔馳,時而是蜿蜒的盤山路,海拔從2000米到4000多米,風光迥異,讓人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作為中國的景觀大道,那一路的自然風光,在人們的不可思議中化作無窮的感嘆。藍天,白云,青山,荒嶺,高山,峽谷,一個人所能想象的風景,在這一路,基本都能看到。

05 川藏北線原始壯麗的進藏之路
G317“川藏北線”從成都到那曲,全程1980公里,是連接四川和西藏的重要通道,該線路一路經(jīng)都江堰、米亞羅、汶川、馬爾康,進入藏區(qū)后,途經(jīng)爐霍、甘孜、德格,過雀兒山、崗嘎金沙江大橋入西藏,再經(jīng)江達、昌都、類烏齊、巴青、索縣、那曲至拉薩。

備注:成都市海拔500m,都江堰海拔590m
川藏北線相對南線而言,雖然同為四川進藏路線,然而北線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多為牧區(qū)(如那曲地區(qū)),海拔更高,人口更稀少,路況更復雜,行車更艱難,極少有驢友涉足。


南線瑰麗的自然風光,而北線的人文風光則更勝一籌。沿途隨處可見的經(jīng)幡、瑪尼石、佛寺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會讓你感到別樣的風采。因此,北線是了解藏文化的絕佳線路。

三條歷史古道
06 克里雅古道徒步穿越生死(非專業(yè)慎入)
從歷史上來看,新藏線一共有三條線線,其中有兩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中線:克里雅古道便是其中一條,全長約550公里。這是一條有故事的新藏老線。


從新疆于田縣的普魯村開始,一半是在昆侖山無人區(qū),即廣義上的羌塘大草原,縱穿了羌塘無人區(qū)的東部,經(jīng)過蘇巴什(解放軍筑路住址遺址),克里雅山口,一直到界山達坂,與現(xiàn)在219國道會合。其中的克里雅山口、克里雅河,也就是現(xiàn)在克里雅無人區(qū)一部分,知道這些的人似乎不多。

07 川藏驛道極少人涉足的自駕秘境
沒有川藏南線、北線的年代,川藏驛道是從四川進藏的唯一線路,也是古老的茶馬古道。這條進藏道路的很多路段非常不好走。即便是現(xiàn)在,也是超級越野之路。


當年十八軍從這條路進藏時,要邊修路邊行進。甚至需要把汽車拆散,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渡江河、翻雪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藏區(qū)重要人物進京走的也是這條路長途跋涉,費時頗多。


沿途美景
1.理塘姐妹湖

2.三色湖

3.卓瑪朗措

4.苯教神山薩普

08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的老司機
唐竺古道起自陜西西安,途經(jīng)甘肅、青海、西藏,由尼泊爾最終至印度新德里,與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古道,是最古老的進藏線路,是唐代以來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和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它全長三千公里,路上有眾多歷史遺跡和美麗傳說,是一條文化長廊和時光隧道,人跡罕至的千年古剎等待有緣人的叩訪,罕為人知的羌塘高原風景獨特絕美。

重走唐竺古道,既是探尋歷史遺跡的文化之旅,也是史詩般的朝圣之旅,更是觀賞最美風光的洗滌靈魂之旅。這樣完美的線路自然廣受游客的青睞和喜愛,曾榮獲中國最受歡迎的自駕路線稱號。

不可錯過的美景
1.孜珠寺

2.贊丹寺

3.日月山

4.文成公主廟
每條線路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也都有需要克服的困難
看了這么多
現(xiàn)在你知道自己適合哪一條了嗎


回復(16)
窩窩er 沙發(fā)
去西藏大概是每個國人的旅行目標吧

2021-03-25

反正我可了,你們有一起的嗎?

2021-03-25

西藏我可?。?!

2021-03-25

很詳細的介紹,哪天去看看

2021-03-25

約起來啊約起來

2021-03-25

看看天氣好不好去看看

2021-03-25

我兒子一直想我?guī)?

2021-03-25

我去看看機票

2021-03-25

真的蠻適合自駕去的

2021-03-25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