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來自:旅游先遣隊

Runner1998

樓主

2021-08-18 13.1萬 79

在杭州,有這么一個地方——它遠離城市喧囂,卻隱秘在城市之內

在杭州,有這么一個地方。水陸輻輳、風帆梭織,京杭大運河穿鎮(zhèn)而過,廣濟橋上環(huán)繞著綠水人家。雖然是羞答答的江南水鄉(xiāng),卻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日雜和市井街情。

這里是塘棲,一個趁著周末就可以約上三兩好友約會打卡的千年古鎮(zhèn)。在這里,有乾隆下江南御賜的石碑雕刻,有現(xiàn)代化的谷倉博物館,更有數(shù)不清的地道美食。

運河邊的世外桃源

唐棲之名,以「唐棲寺」為最早,宋代在下塘之西有唐棲寺,遂以寺名名其鎮(zhèn)。

但也有一種說法是明朝胡敬所撰《棲土風云記》中:國初開設運河,大筑塘岸,居民初集,負塘而棲,因名塘棲。

雖然叫法眾說紛紜,但「臨水而棲」,小鎮(zhèn)方初見雛形,又因京杭大運河的興起,造就了歷史上的塘棲水路四通八達的重要地位。

自宋朝起,塘棲逐漸成為名聞江南的「財貨聚集」之地,南來北往的船只,四鄰八鄉(xiāng)的物產皆順河流來此貿易。而到了明清之際,這位于浙北水路要地的小鎮(zhèn)已傲然居于「江南十大名鎮(zhèn)之首」。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漕運要道,塘棲的水鄉(xiāng)風貌至今仍保留完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

塘棲的橋多、廊多,曾形成「三十六爿(pán)橋」、「七十二條半弄」的水鄉(xiāng)風光,一條一條的河道交錯縱橫,一段一段的廊橋相連貫通,屋頂瓦舍連成一片,都說跑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塘棲廊檐頭。

鎮(zhèn)子上家家戶戶在廊檐下搭了涼棚,廊前聽雨,如煙夢幻,有一種說法是「塘棲鎮(zhèn)上落雨,淋勿(不)著」,延伸出街廊的屋檐形成天然的雨搭,卻不用擔心被雨水打濕了衣裳。


家住石門灣的豐子愷先生,最愛到塘棲游玩。從他的家鄉(xiāng)到達這座小鎮(zhèn)乘鐵路原本只需一個小時的行程,他卻愿意「坐客船,走運河,在塘棲過夜,走它兩三天」。中午船家送出了酒飯,到了傍晚剛好抵達塘棲。一路憑窗閑眺兩岸景色,上了岸吃酒,即使是下了雨天在別處也是不快活的,而在塘棲卻樂得自在。正是因著塘棲不僅保留了一份世外桃源的隱秘,卻又別有一番人間煙火的味道。

果蔬之外,含蓄人間情味


相較于其他江南古鎮(zhèn),塘棲的特色似乎更加離不開于一個「吃」字。稻麥之外的四時蔬果不間斷,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火紅璀璨的五常方柿、鮮美多汁的瓶窯春筍、松脆爽口的超山青梅和鸕鳥鎮(zhèn)香甜可口的蜜梨……各色冒著香氣的時令小食,就連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到了這里恐怕也會眼花繚亂。

但也總有人不甘心地說,未到枇杷時節(jié)的塘棲可不是她最好吃的時候。即使是在溫風如酒的冬日里,站在古樸的廣濟橋上,也會自然地惦念起五月份才盛產的塘棲枇杷。想象著那個時候的枇杷外表橙黃,泛著光澤,到了碩果累累的豐收期,鎮(zhèn)口橋頭的果農開始把成熟的枇杷用一石一石的竹編框拿出來販賣。


這時節(jié)的白沙枇杷最好吃,恰恰酸后初甜,不澀也不膩,但價格就比常見的黃色果肉的枇杷貴上許多倍,因為價高物美貴為上品,產量自然不高。想要吃上正宗的軟條白沙枇杷可得盯著日子算好果實成熟的時間,不然錯過枇杷季的塘棲一定會讓你留有遺憾。

越過廣濟橋,一條水北老街,古色古香的門牌樓坊里藏匿著不少老字號,開滿了令人過目不忘的食鋪。

水南街上則是塘棲鎮(zhèn)修葺一新的現(xiàn)代美食聚集地,星巴克、KFC 等現(xiàn)代餐飲入駐其中,以古橋為界,一南一北新舊交疊。


塘棲當?shù)赜幸痪涿裰V是:「法根糕餅匯昌粽,粢毛肉圓香又糯。細沙羊尾香烘烘,塘棲板鴨鼎正宗?!?/b>說的是名震當?shù)氐奈宕竺?,但塘棲的「好吃」可不是一句民諺就能概括的,除了四季的時令水果,多年以后再次來到這座小鎮(zhèn),能讓你駐足停留的依然不止數(shù)不清的鮮香美味,還有那些令人捉摸不透的食物名稱。

法根糕點:站在廣濟橋上朝著水北老街一望,一幢木質二層小樓,門匾上幾個大字映入眼簾。

這里販賣傳統(tǒng)的茶食糕點,有綠豆糕、干菜餅、椒桃片、桂花糖年糕、小桃酥等多種選擇,幾家老字商號不僅在水北街上設有門店,在杭州的主城區(qū)也有相應的分店,但是四鄰八舍最大的樂趣,當然是親自來一次古鎮(zhèn)裝滿大包小包拎回去慢慢享用,這似乎已經成為每一個來到塘棲的游人心照不宣的習慣。

「匯昌」,最早創(chuàng)辦于1800年(清嘉慶五年),他家的手工肉粽依然保留著「土灶蒸,手工包」的傳統(tǒng)制作流程,是匯昌百年老字號的活招牌。

匯昌粽又稱塘棲粽,除了最有名氣的五花肉粽,還有綠豆、藕絲和百米等多種口味。
五花肉粽選用飽滿的土糯米搭配新鮮青竹葉和肥瘦相當?shù)奈寤ㄈ?,撒上紹興酒腌制,最后再一層一層純手工包裹妥當,燜上三四個時辰。當糯米充分吸收粽葉的清香和肉質的油脂,這時候的肉粽才準備開市售賣,剝開粽葉香氣撲鼻,只見瘦肉卻不見肥丁,咬一口齒頰留香。陳國明《食匯昌粽》有詩云:斯文滿口老冬烘,一世清衫不道窮。解得人間真味道,米家書畫匯昌粽。

粢毛肉圓:晶瑩剔透的肉圓子,外表裹一層糯米,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是當?shù)氐囊坏烂?,是逢年過節(jié)時擺酒時桌子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

相傳粢毛肉圓是乾隆下江南時御用的一道佳肴,曾引龍顏大悅,自此流傳了下來。在塘棲走兩步三步就能看見蒸籠里冒著熱氣的肉圓,在向來以醬、腌制品為主打的小鎮(zhèn)里,粢毛肉圓是多么「鮮」的存在。
塘棲板鴨:又稱熏鴨,適合下酒佐食,自民國開始便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特產,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塘棲的板鴨選擇在氣溫較低的秋末冬初腌制,鴨肉肥美,方便儲存?,F(xiàn)在古鎮(zhèn)上有許多私人作坊,他們擁有熏鴨的技藝,也開始做起了外帶的包裝,更方便游客攜帶。
尋找,失落的年味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每年的農歷臘月廿三,也是我國民間俗稱的「小年」。但其實小年并不小,它意味著從這天開始人們將要進入準備春節(jié)的階段,全國各地的人們都開始進入熱火朝天歸鄉(xiāng)過年的氣氛。

塘棲人過小年講究「年味第一鍋」,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紅南瓜糯米飯,由此開啟新年里的第一道好彩頭。每年一月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六,塘棲都會舉辦「古鎮(zhèn)年味節(jié)」,從這一鍋起,引發(fā)一陣不小的「返鄉(xiāng)熱」。

告別繁忙的冬事,天氣晴好的日子里家家戶戶曬出備足的醬貨、腌貨,在門口隨便拉一條麻繩,或者干脆席地露天晾出醬味兒十足的板鴨、魚干,用傳統(tǒng)的美食解鎖埋藏在記憶深處的鄉(xiāng)愁密碼。

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時,沿著廣濟橋一路猜燈謎、迎花燈,觀賞當?shù)赜忻?b>「走橋祈?!?/b>的風俗,水南街上的古戲臺也會放出一場又一場的實景好戲。

塘棲人不僅愛看戲,還特別愛「聽書」。想當年酒肆林立,茶館遍布,每天早晨最先開門迎客的店鋪就是這些小小的茶館,過去的茶館多,招攬了一批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在茶館里以曲會友,說書唱戲。

許多愛聽戲的鎮(zhèn)上百姓便端著手里的一杯茶,挑著自家的炒貨到茶館門前一坐,聽曲喝茶,聊一聊家常,順便就把一天的茶水錢給賺了。

后來隨著茶館這種形式逐漸淡出,這種喝茶看曲兒的習慣就只能罕見的殘存在老一輩的集體記憶里。

直到前幾年由塘棲當?shù)厝碎_設了說書場叫做「評元茶館」,它以孤絕的形態(tài)獨存于運河畔(橋東北側)。茶館依然按照傳統(tǒng)的茶室書場格局,曲目大多是蘇州評彈或者杭州評話,這時古色古香的磚木小樓里,才終于回響起久違的聲音。

人們在運河邊,通過游戲、美食、手工體驗等方式追憶逝去的兒時記憶。尋上一杯花雕酒,在這里感受一把原汁原味、村舍鄉(xiāng)里熙熙攘攘的人情味,體會一場恍然如夢的時光倒流。

圖文:天唱

回復(79)
19樓林志玲 沙發(fā)
滿滿的人文底蘊

2021-08-18

正好周末去逛逛

2021-08-18

市井的味道

2021-08-18

不錯

2021-08-18

好美

2021-08-18

什么時候再去一次啊

2021-08-18

古色古香,還是值得一逛的

2021-08-18

不錯的

2021-08-18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