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wǎng)上看到門店很小,本來以為會很難找,但是在街上找著找著就可以聽到孫奶奶吆喝。
“小伙子吃蔥包燴嗎,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很好吃的,不好吃堅決不收錢。”
這才看到一間居民樓下掛著兩塊牌子,上面用毛筆寫著“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請進內(nèi)”。
“到里面坐著吃,外面太熱了,里面有電扇涼快。”
穿過了一間很窄很窄的巷子,才發(fā)現(xiàn)里面就是孫奶奶家的廚房。一名五十歲出頭的中年男子在做著蔥包燴,
應(yīng)該是孫奶奶的兒子。廚房里面有一間小房間擺著一張桌子,有四五個顧客圍著桌子吃著蔥包燴。
“小伙子來一個嗎,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很好吃的。”中年男子看我們進來了就問到。
10塊錢一副蔥包燴,并不便宜,主要是因為孫奶奶的蔥包燴里多了一樣小吃——素?zé)Z。
“這是我獨創(chuàng)的,在以前別的地方都是吃不到的。”孫奶奶提到這個時很是得意。
因為素?zé)Z在傳統(tǒng)蔥包燴里是不加的,她做了幾次后有人覺得好吃,于是一直做下來了。
相比于葉大姐家的蔥包燴,加了素?zé)Z的蔥包燴口感更豐富,但是孫奶奶的素?zé)Z味道卻并不突出。
從桌上的食材可以看出,素?zé)Z是提前煎好的,并且已經(jīng)放了很久了,等到蔥包燴刷上醬的時候再把素?zé)Z放上去,因此吃起來很軟,除了增加了一層素?zé)Z的口感外毫無增色。
醬汁的味道偏淡,和葉大姐家的醬汁一樣,都并沒有很驚艷的感覺。電餅鐺壓過的蔥包燴沒有壓得很薄,吃起來還是軟的。
問了那個中年大叔后我們才了解到,孫奶奶家的春餅皮和油條都是從外面買來的,只有醬汁和素?zé)Z是自己做的。但即使這樣,兩者顯得都平平無奇。
除此之外,孫奶奶與中年大叔字里行間時刻夾雜著“網(wǎng)紅”二字,明明是地道的傳統(tǒng)小吃,何必要套上網(wǎng)紅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