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來自:美食俱樂部

PatrickPan

樓主

2020-09-03 8萬 133

傳統(tǒng)小吃蔥包燴到底哪家最好吃

作為一名杭州人
我對蔥包燴的記憶一直停留在小時候
最近在網(wǎng)上刷到了一家名叫“孫奶奶蔥包燴”的網(wǎng)紅店
引發(fā)了我對重溫童年味道的興趣。
于是乎
我從網(wǎng)上整理了全杭州最好吃的幾家蔥包燴老店
決定一探究竟
看看哪家最好吃

回復(fù)(133)
PatrickPan 沙發(fā)

孫奶奶蔥包燴

10元/副
地址:中山南路391號
爭做網(wǎng)紅的傳統(tǒng)老店


從網(wǎng)上看到門店很小,本來以為會很難找,但是在街上找著找著就可以聽到孫奶奶吆喝。
“小伙子吃蔥包燴嗎,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很好吃的,不好吃堅決不收錢。
這才看到一間居民樓下掛著兩塊牌子,上面用毛筆寫著“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請進內(nèi)”。
 

“到里面坐著吃,外面太熱了,里面有電扇涼快。”
穿過了一間很窄很窄的巷子,才發(fā)現(xiàn)里面就是孫奶奶家的廚房。一名五十歲出頭的中年男子在做著蔥包燴,
應(yīng)該是孫奶奶的兒子。廚房里面有一間小房間擺著一張桌子,有四五個顧客圍著桌子吃著蔥包燴。
 

“小伙子來一個嗎,網(wǎng)紅孫奶奶蔥包燴很好吃的。”中年男子看我們進來了就問到。
 

10塊錢一副蔥包燴,并不便宜,主要是因為孫奶奶的蔥包燴里多了一樣小吃——素?zé)Z。
“這是我獨創(chuàng)的,在以前別的地方都是吃不到的。”孫奶奶提到這個時很是得意。
因為素?zé)Z在傳統(tǒng)蔥包燴里是不加的,她做了幾次后有人覺得好吃,于是一直做下來了。


相比于葉大姐家的蔥包燴,加了素?zé)Z的蔥包燴口感更豐富,但是孫奶奶的素?zé)Z味道卻并不突出。
從桌上的食材可以看出,素?zé)Z是提前煎好的,并且已經(jīng)放了很久了,等到蔥包燴刷上醬的時候再把素?zé)Z放上去,因此吃起來很軟,除了增加了一層素?zé)Z的口感外毫無增色。


醬汁的味道偏淡,和葉大姐家的醬汁一樣,都并沒有很驚艷的感覺。電餅鐺壓過的蔥包燴沒有壓得很薄,吃起來還是軟的。


問了那個中年大叔后我們才了解到,孫奶奶家的春餅皮和油條都是從外面買來的,只有醬汁和素?zé)Z是自己做的。但即使這樣,兩者顯得都平平無奇。
除此之外,孫奶奶與中年大叔字里行間時刻夾雜著“網(wǎng)紅”二字,明明是地道的傳統(tǒng)小吃,何必要套上網(wǎng)紅的包裝。

2020-09-03

哇 看著就好吃

2020-09-03

吳阿姨蔥包燴

10元/副
地址:中山南路397號
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嗎


當(dāng)我們從孫奶奶家出來時,一名老奶奶嘴里念叨著“這家店的東西很臟的,一點啦都不好吃的”“噥,隔壁那家做的才是最好吃的”,把我們吸引到了隔壁,同樣是簡簡單單幾塊牌匾,寫著“杭州網(wǎng)紅蔥包燴”
里面有一位五十歲出頭的阿姨,應(yīng)該就是店主。她說自己叫“吳阿姨”
有意思的是,吳阿姨似乎對隔壁孫奶奶蔥包燴心生怨氣。
“隔壁那家店做的一點都不好的,都是拍了那些抖音之后才火起來的。
“我們做的蔥包燴才是杭州最好吃的,隔壁那家就是名氣大一點,其實一點啦不好吃的。


邊聽吳阿姨抱怨著,我們也邊打量了一眼這里的環(huán)境。整間屋就是在一個過道里,桌板已經(jīng)有了歲月的痕跡,值得一提的是,吳阿姨家不再是電餅鐺壓蔥包燴,而是傳統(tǒng)的煤爐鐵鍋,用小鐵鏟壓。


“蔥包燴一定要用鐵鏟壓的,要壓得扁平才好吃的。
 

與孫奶奶家的一樣,吳阿姨家的蔥包燴也是夾了素?zé)Z
但是吳阿姨家的素?zé)Z還多了一個的步驟,將煎好的素?zé)Z放進鹵汁里泡一泡,泡過的素?zé)Z沾上了鹵汁的鮮味,再放到壓得扁平的蔥包燴里,涂上秘制醬汁,這便是吳阿姨家的特色。


因為是傳統(tǒng)煤爐鐵鍋的制作方式,吳阿姨家的蔥包燴被壓得很薄,一口咬下去是脆的。浸過鹵汁的素?zé)Z加上醬汁又鮮又甜,相比葉大姐和孫奶奶家的秘制醬汁,吳阿姨家的醬汁更加驚艷。

2020-09-03

老頭蔥包燴

4.5元/副 加雞蛋6.5/副
地址:燕子弄10號


這家巷子里的蔥包燴真的不太好找,拐進一個小弄堂,兩邊都是賣文創(chuàng)用品的,如果沒來過的絕對想象不到這里還藏著一家做了28年蔥包燴的小攤。


老頭蔥包燴攤藏在了一家麻辣燙店的一樓,可能天氣太熱的緣故,老頭還在店門口掛上了一個遮陽布,要不是門頭的“老頭蔥包”的招牌,實在想象不出這里還有一家小攤鋪。
店里只有老頭一個人,兩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電風(fēng)扇一輛電動車,組成了這家28年老店。


門口掛著一塊手寫的菜單牌子,除了蔥包燴,他家還賣雞蛋餅。


“每天要花上四五個小時來做春餅皮,所以晚上7點就打烊了,不然來不及的。”老頭話不多,一心做著蔥包燴。


老頭家的蔥包燴是加荷包蛋的。咬下去的第一口十分酥脆,或許是鐵鏟大一號,老頭的力氣顯然也不小,所以蔥包燴被壓得特別酥脆。


荷包蛋是現(xiàn)煎的,相比于提前做好的素?zé)Z多了一份新鮮,熱乎的荷包蛋配上酥脆的蔥包燴,比夾了素?zé)Z的口感更好。
老頭家的甜醬同樣是自己調(diào)制的,比前幾家的都要甜,平常不太吃甜的建議少加一點。

2020-09-03

寫在最后

四家蔥包燴吃下來,頗有感觸。
四家店都是開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店,做的蔥包燴也是杭州地地道道的傳統(tǒng)美食,然而四家店的命運卻不太一樣。


每家店都還在原來的地方待著,即使原來的地方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不太好找的小巷子。
葉大姐和孫奶奶被媒體報導(dǎo)過,有了一定的名氣,即使改變了傳統(tǒng)的手壓蔥包燴的方式,即使味道不如從前,但是依舊不缺乏人氣和生意。
吳阿姨和老頭家依舊延續(xù)著傳統(tǒng)手壓蔥包燴的方式,即使味道不差,但是卻沒有另外兩家的運氣,生意不免慘淡些。


對于孫奶奶變網(wǎng)紅,吳阿姨顯得很不屑。
“我一直在說蔥包燴應(yīng)該是我們杭州的,而不是某個人的。”
“我們也開了二十幾年了,比她家的還好吃,媒體宣傳才使她家名氣變大的。”


網(wǎng)紅標(biāo)簽帶來的效應(yīng)是巨大的,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美食博主都來打卡。
營銷帶來的利益顯然使孫奶奶蔥包燴吃盡了甜頭,于是就開始花更多心思在怎么營銷,味道卻不再是以前的好味道了。門口加上“網(wǎng)紅孫奶奶”的招牌,每路過一個人就以“網(wǎng)紅蔥包燴”的噱頭攬客,字里行間都夾雜著“網(wǎng)紅”二字。味道在變差,但是生意卻越來越好,而真正的好味道卻逐漸被埋沒。
小攤小販還是得靠賺錢生存,即使嘴上不屑,但是吳阿姨也效仿著在門頭加上了“網(wǎng)紅”二字。
傳統(tǒng)小吃老店得靠“網(wǎng)紅”的標(biāo)簽做宣傳才能勉強活著,感慨網(wǎng)紅經(jīng)濟效應(yīng)之大的同時,不免令人唏噓不已。


2020-09-03

孫奶奶家的確實不好吃

2020-09-03

去那邊吃過一次 孫奶奶旁邊那家好吃多了

2020-09-03

圖片看著好棒呀

2020-09-03

一直沒吃過

2020-09-03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