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0140612騎車小結

二維碼
更新于2014-09-09 02:14:26
4584
閱讀
2
回復
20140612騎車小結
軌跡小結
記錄軌跡的部分
巡航 23.5碼
全程 31.8千米
起點 2014-06-12 17:31:40
終點 2014-06-12 18:52:48
畢竟虎跑楊公堤南向北都是上坡,大清谷也是大坡,全程平均速度能到23.5碼也就滿意了。

大清谷陡坡段(留泗路北段+清谷路,圖中紅色部分)范圍總計這一行顯示的內容是:
巡航 23.2碼
全程 6.7千米
起點 17分鐘17.5秒
可見,上下坡確實累人但并不拖累平均速度,因為上坡慢之后下坡會把時間補回來!當然只有上坡沒下坡是會拉低速度的,比如動物園和茅家埠兩個大上坡。

最高速度出現(xiàn)在南山路進入楊公堤第一座橋后面的下坡,當時沒感覺快,估計是因為壓抑太久。在大清谷的下坡段因為三三兩兩的時不時有車經過,車速沒敢拉起來。其實最高速度的決定因素是下坡的陡峭、長度、視野和路況,和車手或者車身都沒有很直接的關聯(lián)。

巡航速度和傳動比+踏頻有直接關聯(lián)。如果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踏頻上,速度在不自覺當中會大幅下降。


20140612技術小結(多跟著版主刷街、繼續(xù)進步:)
i. 騎姿應該劃分為警惕姿和巡航姿,前者途經路口人多地段姿勢,后者則是長途騎行的姿勢,兩者的目的和姿勢完全不同。

i. 今天下班途中騎行大約40千米,全程結束沒有腰酸屁股疼的跡象。今天采用了兩個巡航姿:
   a)主騎行姿。立骨盆勾腰。踩踏時大腿盡量靠近腹部,這樣小腿就有了足夠的擺動空間,踩踏感較為圓潤。
   b)輔騎行姿。屁股向后頂、直腰,肩膀壓向車把。這種姿勢踩踏力道大,踏頻可以掛高一擋。這種姿勢的騎行速度是不穩(wěn)定的。
   主騎行姿可以把注意里集中在踏頻上,速度容易保證,但是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后腰會酸,所以過一段時間要換別的姿勢

i. 自行車運動是傳動比+踏頻的運動。若不能注意力集中在踏頻上,速度在不自覺中會大幅下降。
   從速度曲線可以很明顯看出我在那些路段采用了主騎行姿 -- 速度持續(xù)水平線的路段就是采用主騎姿的路段。


分段細節(jié)
20140612騎車小結
文二路訪溪路這段。第一次大減速是花蔣路進入文二路,第二次減速是文二路進入訪溪路,在經洪府變了一次速。
這一段踏頻最穩(wěn)定,全程度最低速度是26碼,這個比較滿意。

20140612騎車小結 20140612騎車小結
左圖:訪溪路南口遇到大紅燈,隨后傳過一個住宅區(qū)到了留下十字路口,速度一直上不來。
右圖:留和路轉留泗路路口,這個應該是信號偏移,我剛進留泗路感覺路況不好,是掛低檔的,沒急加速。
 
20140612騎車小結
整個留泗路北段踏頻控制還可以。
留泗路進入清谷路,開始了沖陡坡。停留了一下,之前都是把筆記本電腦背在身上,停頓一下把筆記本掛到車把上。
后半段有急減速,意識到我犯了一個錯誤,前撥掛到大擋,即使后撥掛到最小也還是踩蹋不動,速度下降到7碼。立即切換2掛5,在登上洞口之前速度恢復到10碼。下坡段沒有什么可說的,剎車全松的最高速度應該是40碼不到一點,路況視野都還好,只是因為時不時有車經過速度控制在40碼出頭。

20140612騎車小結 20140612騎車小結
左圖留泗路南段有兩次減速,我就記著第一次是有車逆行被迫提前減速讓路,這個箭頭所指向的第二次忘記原因了。
右圖是浙工大的工交站,很多人聚集,所以減速。
減速后之江路路口的紅綠燈,等了兩分鐘。剛進入之江路這段先是踏頻起來了,速度曲線上是一個小平臺。當時感覺有點腰酸,就換了騎姿,一會就沒問題了。整個之江路段有3個路口,13分鐘10秒騎行5.39公里,平均速度24.5碼。
 
20140612騎車小結
六和塔,當時速度低是在看一個山地車手,穿著挺好的騎行服和回力球鞋,但是一只腳是紅的一只腳是蘭的,正在琢磨這個鞋子。
 
20140612騎車小結
從六和塔下面等紅綠燈到黃龍體育中心;⑴苈泛蜅罟烫ゎl基本穩(wěn)定,曙光路上因為行人太多了速度提不上來。
最高速度平臺之前是虎跑路,速度有兩次波動,第一次是在琢磨那個鞋子,第二次波動應該是GPS信號的問題,在動物園門口這段我是勻的。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2)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