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15-06-16 10:30:16
2944
閱讀
2
回復
兔子去釣魚,第一天沒釣到;第二天又空手而回;第三天眼看就要回去了,一條魚從水里跳出來對兔子喊到:“你個傻帽,再拿蘿卜當誘餌,我就扁死你!”

這個小故事乍一聽感覺好笑,每個人卻都能讀出不同的道理。有時候我們把自己以為最好的東西給了別人,殊不知別人卻未必覺得好,基于了解之上的給予才是真正的好。我們一直都鼓勵孩子多閱讀,也知道閱讀能讓孩子受益頗豐,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想從閱讀中得到些什么。學者出版社和英國輿觀YouGov的聯(lián)合調查報告或許能告訴我們一些孩子閱讀背后的小秘密。

調查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一致表示,自己所挑選的書是他們最喜歡閱讀的書,自己也更有動力去讀完。那么孩子喜歡的讀物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研究者又做了進一步的分析:70%的學生喜歡閱讀能讓人開懷大笑的書;54%的學生中意那些開拓思維,發(fā)揮想象力的書籍;那些講述一個故事、人物刻畫生動形象的虛構小說或者是揭露層層謎團、講述真實經歷的非虛構類小說也能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此外,能夠學到新知識、引起學生共鳴的讀物也頗受歡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思考的事情更為深入,想通過閱讀所獲得東西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年齡較小的孩子對那些能讓他們捧腹大笑的書更為偏愛,年紀稍大的孩子就傾向于閱讀能引起共鳴的書籍了。

調查結果表明,家長希望孩子從閱讀中學得的東西其實和孩子自己想獲得的東西基本上是一致的,他們的落腳點是相同的。

專家建議,基于對孩子閱讀需求的了解,家長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引導孩子閱讀。下面是國外家長經常采用的一些方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讓孩子在學校組織的圖書博覽會上選擇一些書;
家中放置一定數量的紙質書,營造閱讀氛圍;
時不時帶孩子去去圖書館、書店,一起享受閱讀時光;
給孩子推薦一些適合的讀物或把書當做禮物送給孩子;
家庭民主決策,商定常規(guī)的家庭閱讀時間,減少在家的上網時間;
帶孩子看看由著作改編的電影或電視,激發(fā)孩子對原著的興趣;
親子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內容,拉近彼此的距離。

每位家長對孩子都是用心良苦,總是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相信家長們再關注一下孩子的需求,再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孩子對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能心領神會的。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2)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