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劇劇本《海絲魂之燒番塔》 原創(chuàng)作者:湯斌斌
(新編歷史傳奇昆。
第一折 月夜擒諜
時間:清光緒十年中秋夜
地點:廉州府文昌塔
人物:
王乃賓(官生) 劉顯強(武生)
法諜保羅(凈) 漁夫魂(末)
【引子·鎖南枝】
(幕啟:紗幕投影文昌塔剪影,塔尖挑月,檐角風鈴搖曳)
(幕后幫腔):
"海霧收,珠光寒,花塔影搖碧波間。
誰家羌笛吹夜闌?原是番鬼盜河山!"
王乃賓(疾步圓場,掏懷表凝視):
(念)月過中天戌時半,塔鈴驚鴉必有奸!
(唱《山坡羊》)
"這塔影森森如劍芒,寒光里暗藏虎狼腔!
(展血書顫聲)船家血字啼鵑樣,(甩袖)怎容他,描我海圖破我防!
(掏令箭)眾軍聽令——(高腔)活捉番鬼祭國殤!"
劉顯強(率四兵持藤牌矮步上):
(唱《園林好》)
"月照荒墳磷火閃,枯枝驚鴉翅難展。
(觸酒瓶)呀!西洋瓶兒把路攔——"
(塔內(nèi)槍響,中彈踉蹌)
(血淚交迸唱《滾繡球》)
"一槍穿腿透骨寒,再槍貫胸熱血翻!
(以身堵彈孔)弟兄速退莫戀戰(zhàn)——(氣絕拋刀)留…留活口…審…審奸頑!"
法諜(躥出塔門操生硬漢語):
"黃皮豬玀敢犯上,明日鐵艦破你關(guān)!"
王乃賓(冷笑揮令旗):
(念)番鬼可知孫子兵法?
(眾軍推柴車圍塔,澆油點火)
(唱《醉花陰》)
"這火非是凡間焰,煉的是忠肝義膽!
塔非是磚石筑,鑄的是南天雄關(guān)!
(火舌噴涌)且聽這西洋調(diào),化作無常索命弦!"
漁夫魂(執(zhí)斷槳踏火浪而出):
(吟誦)"千年海絲路,血淚化明珠。
寶船今何在?烽煙護輿圖!"
(隱入火中)
第二折 關(guān)前浴血
時間:光緒十一年三月廿三
地點:鎮(zhèn)南關(guān)隘口
人物:
馮子材(老生) 尼格里(凈)
王德榜(武凈) 清軍眾(雜)
【駐馬聽·戰(zhàn)云】
(機關(guān)布景:七尺石墻自臺底升起,墻縫滲血,兩側(cè)炮臺隱現(xiàn))
(戰(zhàn)鼓雷鳴,法軍炮火投影如流星墜地)
馮子材(踏鼓點躍上城垛,抖髯):
(唱《新水令》)
"這炮聲轟得山河顫,硝煙漫卷旌旗斷!
(撫銀槍)老龍鱗甲未曾殘,且看銀槍挑紅番!"
(脫甲袒胸,率二子沖陣)
(唱《雁兒落》)
"跨尸山,越血河,白須怒掃法蘭西!
(父子三人架人梯攀墻)兒郎們——(炸腔)今日若教番奴過,取吾首級懸雄關(guān)!"
尼格里(戴拿破侖帽狂笑):
(念)東亞病夫跪獻關(guān)!
(唱《油葫蘆》)
"普法戰(zhàn)敗心火燃,東方黃金補虧欠!
(揮劍劈空)破此墻,直取紫禁城,要那慈禧顫跪求憐!"
王德榜(率奇兵懸索飛降):
(唱《四門子》)
"忽如大鵬展鐵翼,關(guān)公再舞青龍偃!
(拋火油罐)這西洋炮,送你火龍沖天焰!"
(馮子材擲槍釘敵披風,尼格里帽燃火逃竄)
(切光,鼓聲漸息)
第三折 薪火千秋
時間:當代中秋夜
地點:合浦燒番塔廣場
人物:
傳承人(老旦) 少年(小生)
馮王魂(全息投影) 民眾(群雜)
【錦纏道·火祭】
(舞臺中央現(xiàn)鋼筋骨架塔模,3D火焰虛實交織)
(童謠清唱):
"八月十五燒番塔,照得南海亮堂堂..."
傳承人(撒鹽爆花,火舌躥天):
(唱)"這一把火,燒了百年仇與辱!
(眾合)火中飛出金鳳凰,銜來明月照歸途!"
少年(捧電子蓮燈):
(念)爺爺,火里怎有古代帆船?
(全息投影:鄭和寶船穿越火塔,化現(xiàn)航母劈浪)
馮子材魂(火焰顯形):
(吟)民心鑄長城,文脈守國門!
王乃賓魂(執(zhí)電報幻化光屏):
(唱《尾聲》)
"番塔火接鎮(zhèn)南月,海絲魂牽寰宇舟。
(二魂攜手入焰)且看那紅單船,今化巨輪巡五洲!"
(無人機載孔明燈拼"海絲"字樣)
眾(載歌載舞):
"火塔耀古今,明月證丹心。
先賢碧血猶熱,后輩敢惜身?"
(大幕落時,漢代羽人劃船紋與21世紀海絲航線疊印,古琴奏《鷗鷺忘機》漸遠)
劇終注
四維創(chuàng)作法:
1. 曲牌重構(gòu):
《鎖南枝》融入北部灣咸水歌拖腔,《滾繡球》化用粵劇"爆肚"急板。
2. 身段創(chuàng)新:
馮子材"白須功"糅合太極云手,法軍"疊羅漢"借鑒西方現(xiàn)代舞空間造型。
3. 意象轉(zhuǎn)譯:
文昌塔作"文化燈塔"象征,火攻戲暗合《易經(jīng)》"離卦"文明以止之意。
4. 倫理升華:
突破"忠君"窠臼,以"衛(wèi)民護疆"重構(gòu)家國倫理,呼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聲明: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zhuǎn)載改編